4月24日,遵义综合保税区正式验收工作会在遵义宾馆举行,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委组成联合验收组,对遵义综合保税区相关监管和配套设施进行了实地勘查,并同意通过验收。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树旺等领导参加了验收工作会。 据了解,遵义综合保税区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2014年2月启动申建工作,2017年7月1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1.11平方公里,围网面积1.01平方公里,区内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按规定程序办理了用地审批手续,符合国务院批复所规定的坐标控制范围,坐标点整体闭合。围网内规划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业务等功能板块,围网外规划有行政管理以及生活、商业功能配套区。 此外,区内实现了“七通一平”,建成了主干道、巡逻通道等“四横、两纵、一环”道路布局,道路总长11.8公里,给水、电力、天然气、雨污水、通讯等设施齐备。区内无生活居住建筑设施。 遵义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科学指导下,基础及监管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软件系统已开发调试完毕,并于2017年12月15日通过了省级预验收。 4月24日,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委组成联合验收组,到遵义综合保税区实地现场验收。联合验收组在实地检查了遵义综合保税区综合办事大厅、报关大厅、海关办公室、办公场地,观看了智能卡口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围网报警系统的运行演示。经过认真评审,遵义综合保税区围网内面积为1.01平方公里的基础和监管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同意通过验收。 当天,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副司长李志辉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吉兵共同签署了《遵义综合保税区验收纪要》,并向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树旺颁发了《遵义综合保税区验收合格证书》。 魏树旺表示:“遵义将以此次正式验收为起点,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把遵义综合保税区做大做强做实,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主阵地、西部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全国特色综合保税区。” 据悉,遵义综合保税区自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的管理体制,坚持边招商、边集聚、边提升“三边”发展模式,实行“统筹区内区外、统筹开发建设、统筹产业发展、统筹招商引资,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遵义综合保税区紧紧围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三大业务”,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智能终端产业、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轻工产业、以航天航空配套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 目前,遵义综合保税区及周边配套产业园已建成标准厂房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其中围网区建成标准厂房63栋、40万平方米),招商引进企业100余家,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6.27亿元,累计实现进出口26.63亿美元。计划到2020年,遵义综合保税区实现总产值500亿元以上,累计实现进出口额50亿美元以上,力争通过十年努力,打造成千亿元产业集聚区。 相关链接: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成为更为开放的一种形态,也更符合国际惯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