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遵义市规划部门正在公示《遵义老城保护提升规划》,就老城保护征求各方意见。根据该《规划》,遵义市拟修复遵义老城城门以及部分老城墙、部分历史建筑等。 遵义老城效果图 此次规划风格以1935年场景为历史依据,范围为:东至湘江河、南至老鸦山、西至府后山、北至遵义宾馆以北,面积约为260公顷。 遵义老城7段城墙分布图 这个规划若最后通过审定,规划区范围内将恢复四座城门,即: 北城门(宁永门):位于遵义宾馆后门处,是四座城门当中最有特色的一座,它横跨湘江河,在河对面的凤凰路也有一座城楼,两个城楼之间以桥连接。 北城门(宁永门)设计图 西城门(怀德门):位于遵义军分区背后的小山坡上,站在楼上可以俯瞰纪念广场。 西城门(怀德门)效果图 东城门(景福门):位于新华桥西的中国银行大楼前交叉处,恢复的东门位置与旧址略有变化。 东城门(景福门)效果图 南城门(通贵门):位于子尹隧道口,是已经建好的城门。以南门为核心形成南门广场,将南门与官马两井整合成南门文化体验区。 南城门(通贵门)实景图 此外,还将修复大约长4000多米的城墙。 在该区域内,还规划了17个文化体验区。 它们分别是:
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的遵义·1935红色文化核心体验区⑴ 以三官楼-柿花园巷-红军街为中心的文化体验区⑵ 位于西城门府后山一带的明清文化体验区⑶ 位于遵义市十一中一带的浙大西迁-沙滩文化体验区⑷ 位于捞沙巷的捞沙里饮食文化体验区⑸ 位于遵义宾馆后门一带的北城门文化体验区⑹ 位于碧云路附近的梧桐文化广场⑺ 位于凤凰山广场一带的凤凰山历史文化体验区⑻ 位于北城门一带的古城墙遗址文化体验区⑼ 位于子尹路一带的何家巷文化体验区⑾ 位于府后山的菩提寺⑿ 位于现在纪念公园的遵义公园休闲体验区⒀ 位于法院街一带的梓潼宫-县城隍文化体验区⒁ 位于遵义军分区一带的明清县衙官式建筑文化体验区⒂ 位于步行街、杨柳街一带的王、杨、舒、宦四大院-东门文化休闲体验区⒃ 位于大兴路沿河一带的湘江滨河休闲体验区⒄ 老城17个文化体验区分布图 在这些文化体验区内,将恢复三官楼、播州宣慰司衙署、天元宫、关帝庙等历史建筑。 目前,这个规划正在遵义市规划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向市民征求意见,并将持续到8月24日。据了解,该规划征求意见稿在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已有超过5万人通过网站、微信等不同渠道关注,发表意见数百条之多。 据介绍,制定《遵义老城保护提升规划》,旨在对遵义老城格局空间与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进行科学保护与发展,努力改善老城目前密度高、交通堵、负荷重、风貌杂等系列城市问题,为遵义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延伸阅读:遵义老城 这些历史痕迹还在 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人员称,遵义市中心城区自清代起,形成了以湘江河为中轴线的双联城市,囊括老城片区及今天的新华路、丁字口至苟家井一带“新城”。 遵义老城出土的宋代画风滴水 本次规划中的区域,是真正意义上的遵义老城,建设年代可上溯至南宋。 遵义老城的城建史,要从播州第十二世土司杨轸开始。他认为世居的白锦堡过于狭小,决定迁移司治。最终,经反复挑选,他将仅有13户人家的穆家川(今遵义老城协台坝一带)定位新的司志,并开始建城。 被青草和树木淹没的遵义老城墙遗址 此时,是公元1176年,南宋淳熙三年。 到他儿子杨璨接掌播州后,建城规模继续扩大。到明代洪武年间,以协台坝为中心的播州城,已“三街六巷”。 今天,为众多“吃货”所知的遵义捞沙巷,是遵义市历史上最早的街巷之一。 去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距捞沙巷不远的郑莫祠考古发掘时,废墟中出土了大量宋、明时期的建筑构件。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遵义老城的城建历史。 有人推测,郑莫祠一带及周边,或是当年播州衙署所在。 遵义老城出土的颇具宋代画风的白色瓦头 历史上的遵义城,发展速度较快。到清代时,老城片区已无法容纳更多人口,城外隔着湘江河,新建起大量建筑,并成街市。之后,遵义开始“扩城”——在老城对面建设新城。 “新城”的城墙,一直延伸到今遵义市红花岗区中华路苟家井一带。1935年,中央红军进驻遵义后,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老城柏辉章住所召开,毛泽东则住“新城”中心地段的易家巷。红军警备司令部,设在与红军总政治一河相隔的“新城”。 残存的遵义老城墙遗址 遵义的老城墙,虽历战火和后期城建拆除等,现仍残存一部,包括城门遗址。 位于洗马滩一侧的山脊上,丛林里横亘的一道土坎,是当年的老城墙遗址。因相对偏僻,这段城墙遗址是目前保存最好的,清理掉杂草、灌木后,能基本看清建筑构造,还能找到几处突出城墙外、高约数米防御工事的“马面”。 遵义老城出土的兽面瓦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