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州在线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播州区在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中,始终以“引导绿色生产和实现安全消费”为目标,将主体责任落实到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全区形成了“网格化管理、责任全落实,生产标准化、源头全控制,检打共联动、监管全覆盖,宣传造氛围、社会共参与”的常态化监管格局。 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播州区成为国家农业部授牌的第一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遵义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该区2015年抽检农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8.8%;2016年以来,抽检农产品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9.85%;多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
在南白镇街道办事处民主社区的贵州遵义禾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内的一间检验室,内检员何大礼正在为益大家家庭农场生产的丝瓜打上二维码。这些二维码就是“身份证”,扫一扫这些二维码,就可以追溯到原产地,查阅每批丝瓜的田间档案。
益大家家庭农场负责人舒健说:“我们的农产品全部按无公害蔬菜种植流程生产,用的是生物农药。种植期间,对每一个批次的蔬菜建立完善的田间档案。上市前,要对自己的农产品进行自检、自测,并上传到省农委追溯平台,做到有源可溯,有据可查。”
今年,舒健种植的丝瓜、辣椒、花菜、生菜等蔬菜面积达150亩,所有蔬菜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重庆。今年他家的收入在去年30多万元的纯收入基础上有所提高。舒健说:“现在的蔬菜市场走的是产量质量效益型,我很看好这一市场,明年,我的蔬菜基地将从原有的150亩扩大到450亩。”
“‘稻+鸭’产业,收益多多。鸭子放在稻田里,稻田里的杂草、虫子被鸭子吃得干干净净的,鸭子的粪便又给稻田施加了有机肥。秧苗栽下田,过段时间,一亩稻田放养10只至15只鸭子,不用除草剂,不用人工去除草,不用化肥、农药,节约了劳动力和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开销,而种植出来的米是生态米、绿色食品,市场好,收入好。”茅栗镇金山村合兴组村民龚光俐说,一年要收入生态米6000多斤,自己留存2000多斤,卖3000多斤,还有卖鸭子的收入,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滋润。
金山村全村农户1041户、4443人,共有2000亩稻田,在这里“稻+鸭”产业发展工程实现了全覆盖,与之前相比,每亩稻田农户要增收1100元。
2017年,播州区大力发展“稻+”绿色生态产业,因地制宜多元发展,今年在上年基础上翻倍推广,发展“稻+”生态综合种养5万亩,其中:“稻+鸭”1.1万亩、“稻+鱼蟹鳅”0.7万亩、“稻+生态”3.2万亩。
近年来,播州区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创新创建模式,大力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实现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健全完善、监管能力显著增强、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的目标。
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播州区研究出台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活动实施方案》和《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把该项工作纳入对各镇(乡)、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推进各责任主体落实监管责任。
依法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管理。播州区有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381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场)8个、收购储运企业2个、农产品集贸市场3个和大型超市2个。为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有效管理,一方面根据农时季节和生产环节及时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进行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落实生产记录、质量承诺和从业人员培训制度,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屠宰企业全部实行进厂(场)检查登记、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产品流向登记和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农产品收购储运企业建立进货查验、抽查检测、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严格巡查抽检,通过网络、媒体等依法公开生产经营主体违法信息。
切实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播州区政府下发了《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严把源头关。建立经营单位主体监管名录和诚信档案,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全面落实经营进销货台账、索票索证等制度,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对农业投入品质量进行常态化监测,定期对区域内农业投入品开展监督抽查,抽查合格率100%。区相关执法部门采取随时巡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净化了农资市场。
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播州区制定了覆盖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监测计划,坚持有的放矢,对风险系数较高时段、区域的产品实行重点监督抽查,并利用宣传栏、网络、公示栏等对检测结果进行公开公示。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播州区整合市场监管、农牧、公安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建立了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安“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查处,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不断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监管,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坚决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违法违规的苗头性问题做到“露头就打”,决不姑息。
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播州区大力推行了“八个一”(确定一个品种、制定一个标准、编织一张模式图、建好一个基地、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标准生产模式,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化体系。新制定和修订地方标准13个,通过“三品一标”产地认证79个(其中:水产3个,畜禽45个,蔬菜22个,粮油4个,果品5个),累计认定面积42.11万亩(其中无公害27.11万亩,绿色5万亩,有机10万亩);获地理标志保护3个。共有9家企业获得14个产品认证,另有79个产品正在申报认证中,全区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面积达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68.8%。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播州区探索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将生产、经营、监管、检测、执法等责任主体全部纳入网格体系中,实行分级管理,建立起“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管理体系,真正解决了“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区级检测机构已具备检测农药参数32个、兽药参数6个、重金属参数2个的能力,21个镇(乡)、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收贮运企业、大型超市检测室已实现全覆盖。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播州区不断完善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诚信管理、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举报奖励、责任追究等制度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5年农业部对播州区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为100%。2015年全区抽检农产品16510份,总体合格率为98.8%。2016年以来,区级抽检农产品样品7447份,总体合格率99.85%,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推进了绿色发展。
今日的播州,为国家农业部授牌的第一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未来的播州,满园绿色之花必将开得更加娇艳。
|
|